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春秋左傳一
Readings in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& commentary of Zuo(Ⅰ) 
開課學期
108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閻鴻中 
課號
Hist5100 
課程識別碼
123 U916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12 
備註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2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82Hist5100_SprAutZ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《春秋》、《左傳》是春秋史的巨著,也是中國史學的鼻祖。它們是探索古代中國歷史文的寶庫,也是溝通經史之學的樞紐。這門課結合選讀和專題討論來一窺其豐厚的內涵。另並結合出土文獻、新出文物、考古資料和自然知識,體驗研究古代歷史文獻的不同門徑。
本學期首先討論兩書寫作的來歷和特質。在專題部分,著重春秋時期的國際秩序和族群關係,關注如朝聘、盟會、霸政、戰爭、議和,以及婚姻、宗族等現象。 

課程目標
1.研讀《春秋》、《左傳》選文,熟悉其體例、文法和敘事特質。
2.認識春秋時代主要史事、制度和文化特徵。
3.認識對《春秋》、《左傳》的主要詮釋觀點,並能比較得失。
4.研讀歷史地圖,試用QGIS繪製分析性的歷史地圖。
5.參考運用金文、古器物學、考古學及天文、曆法、目錄學等相關學科知識,進行小型研究。(可結合GIS)
6.編制年表或大事表。(可結合GIS)
7.寫作選文導讀。 
課程要求
1.課前閱讀指定讀物,完成相關作業,並參與課程的解說和討論。
2.作業包含課程目標的3-7項,共五項作業。
3.擴充一份作業為學期報告,在課堂口頭發表。 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五 09:00~14:00
每週三 12:30~14:50 備註: 地點:國青大樓431室(歷史系第三十九研究室)。電話:33669528。  
指定閱讀
楊伯峻,《春秋左傳注》(修訂本),北京:中華書局,2009三版(必備)
杜預注,竹添光鴻箋,《左氏會箋》,成都:巴蜀書社等(推薦)
〔晉〕杜預著、程元敏疏證,《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序疏證》,臺北:臺灣學生,1991
韓席籌,《左傳分國集注》(以下詳見參考書目)
魏禧,《左傳經世鈔》
顧棟高,《春秋大事表》
童書業,《春秋左傳研究(修訂本)》 
參考書目
1. 〔晉〕杜預注,〔唐〕孔穎達正義,《春秋左傳正義》,十三經注疏本。若感困難,可
先參看
2. 胡安順《春秋左傳集解釋要》,北京:科學出版社,2015。1-6為主要參考書。
3. 〔晉〕杜預,《春秋釋例》,四部備要
4. 〔晉〕范寧,〈春秋穀梁傳集解序〉,范寧博學,注穀梁傳極精,其春秋論可與杜預
〈春秋經傳集解序〉參照
5. 〔清〕魏禧編著,彭家屏參訂,《左傳經世鈔》。魏禧明末清初人,博學而具通識,本
書以評點法釋讀左傳敘史之關鍵,對理解史實情勢多有啟發,與文學性評點不同。
6. 劉勛,《春秋左傳精讀》,北京:新世界,2014(運用不少新工具和新資料,具啟發
性,但資料、註釋頗有不精確處。有網路試讀版可下載參考。)
7. Stephen Durrant, Wai-yee Li, David Schaberg translated and
introduced, Zuo tradition/ Zuozhuan: Commentary on the "Spring and Autumn
Annals", Seattle :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, 2016 左傳的導讀、英譯及註
釋,反映漢學家文獻分析的視角

8. 〔宋〕章沖,《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》,四庫全書本。編年史應與紀事本末相輔參讀。
以下《左傳》紀事本末類,此書為今存最早的一種。分目逾三百五十,逐年條列,貫串後事,間
附簡注。猶近年表。
9. 〔清〕馬驌,《左傳事緯》,臺北:廣文書局影印/山東:齊魯書社排印/香港:龍門
書店/四庫全書本。分目一百零八,繫事略依時代先後。逐條各附評說,暢論義理事勢,便於參
考,後人亦多採用。
10. 〔清〕高士奇,《左傳紀事本末》,北京:中華/臺北:里仁/四庫全書本。凡五十三
卷,以國別為次。各條多通貫前後,近於國別史。補入《春秋》經文、《國語》及三傳記事,兼
存異同。有「辨誤」、「發明」,末附評說,涉及考證較多。
11. 吳闓生,《左傳微》,臺北:臺灣中華/黃山書社。承桐城義法之學,文章評點,兼及
義理史事。分目略依馬驌《事緯》。區分傳中左氏敘事與經師釋經之文。
12. 韓席籌,《左傳分國集注》,江蘇人民,1963/香港:龍門書店,1966/臺中:文听
閣,2009.分國、分目俱細。有夾注,多集清人及吳闓生之說,疏通文義,解說地名,分析文理
事情,便於參考。評說簡淨扼要。

13. 〔宋〕劉朔(四庫全書舊題沈棐),《春秋比事》,四庫全書本(作者據余嘉錫考訂,
見《四庫提要辨證》卷一〈經部.春秋類〉。自杜預以來,治《春秋》者多以史學之法貫串搜
討,此書為較早著作,將《春秋》內容分類彙編,各作通論,頗具啟發性。以下為史事參考文
獻。)
14. 〔清〕顧棟高,《春秋大事表》,北京:中華,1993/臺北:廣學社(以史治經之典
範,亦為春秋歷史之寶庫。)
15. 范祥雍編,《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》,上海:上海人民,1957
16. 方詩銘、王修齡,《古本竹書紀年輯證(修訂本) 》,上海:上海古籍,2005

17. 〔漢〕司馬遷,裴駰、司馬貞、張守節注,瀧川龜太郎考證,《史記會注考證》(十二
諸侯年表及周本紀、列國世家時須參考。並可參照:〔清〕梁玉繩,《史記志疑》)
18. 〔清〕徐元誥,《國語集解》,北京:中華,2002
19. 來可泓,《國語直解》,上海:復旦大學:2000
20. 〔清〕馬驌,《繹史》,北京:中華/濟南:齊魯書社/臺北:臺灣商務等
21. 〔清〕陳厚耀,《春秋戰國異辭》,四庫全書本
22. 〔清〕黃式三,《周季編略》,南京:鳳凰,2008
23. 呂思勉,《呂思勉讀史札記.甲帙》,上海古籍,2007增訂本
24. 童書業,《春秋左傳研究(校訂本)》,北京:中華,2006
25. 童書業,《春秋史料集》,北京:中華,2008
26. 童書業,《春秋史(校訂本)》,北京:中華,2006
27. 羅倬漢,《史記十二諸侯表考證》,上海:商務,1943(證明《史記》多據《左
傳》,且當時《左傳》的體裁、內容與今本大體略同)
28. 王貴民、楊志清,《春秋會要》,北京:中華,2009(《春秋會要》初由〔清〕姚彥
渠所編,此本大幅擴充條目,增補內容)
29. 錢穆,《先秦諸子繫年》,臺北:東大,1986/北京:九州,2011
30. 楊寬,《戰國史料編年輯證》,臺北:臺灣商務,2002
31. 李學勤,《東周與秦代文明(增定本)》,北京:文物,1991/上海人民,2007

32. 章太炎,《春秋左傳讀.春秋左傳讀敘錄》(以下《左傳》學參考書)
33. 〔清〕方苞(望溪)口述,王兆符傳述,《左傳義法舉要》(臺北:廣文書局影印榕園
叢書本/《起鳳書院答問(外一種)》附載,北京:華夏,2013)。作者為桐城古文學派開山,
本書記錄其口授解說左傳文法五篇。
34. 劉正浩,《春秋左傳通考》,臺北:致知學術出版社,2013;又,《左海鉤沈》,臺
北:三民,1997
35. 張高評,《左傳導讀》,《左傳之文學價值》,《左傳文章義法撢微》,臺北:文史
哲,
36. 1982/2015張高評,《春秋書法與左傳史筆》,臺北:里仁,2011
37. 張素卿,《敘事與解釋:〈左傳〉經解硏究》,臺北:書林,1998
38. 李惠儀著,文韜、徐明德譯,《《左傳》的書寫與解讀》,南京:江蘇人民,2016
39. 沈玉成、劉寧,《春秋左傳學史稿》,南京:江蘇古籍,1992
40. 徐中舒,〈左傳的作者及其成書年代〉,《歷史教學》1962:9,收於《徐中舒歷史論
文選集》(北京:中華,1998)
41. 楊伯峻、徐提編,《春秋左傳詞典》,北京:中華,1985
42. 沈玉成,《左傳譯文》,北京:中華,1981。不精,僅可約略參考。
43. 郁賢皓、周福昌、姚曼波注譯,傅武光校閱,《新譯左傳讀本》(二版),臺北:三民
書局,2009.翻譯審慎,註釋、說明則力求淺白而不甚精確。

44. 〔漢〕董仲舒著,蘇輿注,《春秋繁露義證》(以下各家《春秋》傳)〔漢〕何休注,
【唐】徐彥疏,《公羊注疏》,十三經注疏本。並可參考:劉尚慈,《春秋公羊傳譯注》,北
京:中華;(簡潔切要,不含何休注,便於初讀公羊傳使用。注者所作〈《春秋公羊傳》概述〉
收在書末,亦多精當。)以及〔清〕陳立義疏,《公羊義疏》,北京:中華(收羅極富,尤以清
代學者新公羊學見解為多)
45. 〔晉〕范寧集解,〔唐〕楊士勛疏,《春秋穀梁傳注疏》,十三經注疏本(唐以下不滿
於左氏義而兼採三傳者,多據穀梁義。)並可參考〔清〕鍾文烝補注,《春秋穀梁經傳補注》,
北京:中華,1996/四部備要(補注詳採清代考據之言,並參漢宋諸儒說,多所衍伸。)
46. 〔唐〕陸淳集注,《春秋集傳纂例》,四庫全書本。〔唐〕啖助、趙匡說見此書,開啟
此後春秋學。
47. 〔宋〕孫復,《春秋尊王發微》,四庫全書本。宋儒新說之倡始。
48. 〔宋〕蘇轍,《春秋集解》,臺北:藝文等。事據《左傳》,義則斟酌各家,影響深
遠。
49. 〔宋〕呂本中,《春秋集解》,四庫全書本。並列三傳至北宋各家之說,便於比較。
50. 〔宋〕胡安國,《春秋傳》,杭州:浙江古籍。宋明理學最具代表之《春秋》新傳。
51. 〔清〕王夫之,《春秋家說》、《春秋世論》。以史學研治經義。
52. 程發軔,《春秋要領》,臺北:三民,1989。簡要的概論。以下近人所作《春秋》學
通論。
53. 錢穆,〈孔子與春秋〉,《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》,臺北:東大/聯經/蘭臺。
54. 洪業,〈春秋經傳集解引得序〉,載於《春秋經傳集解引得》(哈佛燕京社),收入
《洪業論學集》(北京:中華,1981/臺北:明文,1982)
55. 楊樹達,《春秋大義述》,上海古籍,2007
56. 嚴壽澂,〈讀楊樹達《春秋大義述》〉
57. 戴君仁,《春秋辨例》,臺北:國立編譯館,1964
58. 阮芝生,《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》,國立臺灣大學台大文史叢刊,1969/北京:華
夏,2013
59. 熊逸,《春秋大義:中國傳統語境下的皇權與學術》(西安:陝西師範大學,
2007)、《春秋大義2:隱公元年.一部見微知著的中國思想史》(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,
2009)
60. 趙伯雄,《春秋經傳講義》,北京:人民,2012
61. 牟潤孫,〈兩宋春秋學之主流〉,收於作者《注史齋叢稿》,北京:中華,1987
62. 林穎政,《明代春秋學研究》,臺北:致知學術,2014
63. 張高評,〈臺灣近五十年來《春秋》經傳研究綜述(上、下)〉,《漢學研究通訊》
23卷3-4期,208、2011(介紹台灣地區《春秋》學主要傳承,以中文系為主。)
64. 張素卿,《敘事與解釋:《左傳》經解硏究》,臺北市:書林,1998
65. 李隆獻,《先秦兩漢歷史敘事隅論》,臺北:臺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7
66. David Schaberg, A patterned past : form and thought in early Chinese
historiography, Harvard Univ Asia Center, 2001
67. 李惠儀著,文韜、許明德譯,《《左傳》的書寫與解讀》(The readability of
the past in early Chinese historiography ),南京:江蘇人民,2016
68. Andrew Feldherr and Grant Hardy edited, Oxford History of Historical
Writing, Vol. 1: beginnings to ad 600,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1
69. (美)王靖宇,《中國早期敘事文研究》,上海:上海古籍,2003

70. 中研院「殷周青銅器地理資訊系統」http://www.ihp.sinica.edu.tw/~bronze/。
據譚其驤《中國歷史地圖集》,底圖為衛星地圖;並可檢索出土青銅器時空關係。(以下一般工
具書及資料庫)
71. 中研院「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」。可檢索器名、器型、銘文及觀看器型圖和拓本
72. 馬承源主編,《商周青銅器銘文選(二 西周、三 東周)》,北京:文物,1986-
1990
73. 孫機,《中國古代物質文化》,北京:中華,2014
74. 陳佩芬等,《中國青銅器》,臺北:南天/上海:古籍
75. 張培瑜,《中國先秦史曆表》,濟南:齊魯書社,1987
76. 張培瑜,《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》,鄭州:大象,1997
77. 張培瑜,《中國古代曆法》,北京:中國科學技術,2007
78. 朱彝尊,《(點校補正)經義考》,臺北: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,1997-99/四部備要
(歷代經學書目及提要)
79. 紀昀,《(欽定)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,臺北:臺灣商務等影印

80. 宗福邦、陳世鐃、蕭海波主編,《故訓匯纂》,北京:商務,2003(歷代訓詁資料彙
編)
81. 《漢語大辭典》,有紙本及網路版
82. 中研院「漢籍電子文獻」資料庫
83. 「基本古籍資料庫」
84. 「四庫全書」電子資料庫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作業 
40% 
 
2. 
學期報告(含發表) 
40% 
 
3. 
課堂討論 
2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0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2/27  前論:一、早期書寫;二、周代地理和族群 
第3週
3/05  前論:三、國語之記事;四、史記之春秋以前記事 
第4週
3/12  春秋書例(附公、穀二傳) 
第5週
3/19  左傳:魯隱公時期 
第6週
3/26  貴族政體:魯國記事 
第7週
4/02  兒童節補假 
第8週
4/09  封建外交:朝聘會盟記事 
第9週
4/16  王室與霸政:齊桓公、宋襄公 
第10週
4/23  華夏戎狄與楚國歷史 
第11週
4/30  爭霸:晉文公、楚莊王
 
第12週
5/07  封建秩序下的戰爭與兼併 
第13週
5/14  報告發表 
第14週
5/24  秦國記事 
第15週
5/28  大夫執政:鄭、宋 
第16週
6/04  大夫執政:晉六卿 
第17週
6/13  典禮記事 
第18週
6/20  春秋、左傳與孔子